包皮环切术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

   包皮环切术是治疗包皮过长和包茎的经典手术。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发现包皮环切术可以减少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其他性传播疾病的感染率,男性包皮环切术可成为HIV感染预防手段之一,其可能的免疫学机制为,包皮内板因富含与HIV有一定亲和力的Langerhans细胞而成为HIV靶细胞,过长的包皮在性生活时很容易受到损伤,形成有利于获得HIV感染的生殖器溃疡和炎症条件;包皮环切后阴茎头敏感性降低,可延缓射精、延长性交时间和提高性满意度。由此可见包皮环切的重要性。结合本组400例患者资料,总结包皮环切术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如下。

 
  切口出血
 
  术后切口出血多是由于术中止血不彻底或阴茎勃起后血管断端电凝焦痂脱落所致。出血部位主要在以下两处:1、阴茎背浅静脉出血,常形成较大皮下血肿;2、包皮系带处出血,常表现为血液从切缘渗出,也可形成皮下血肿。
 
  预防措施有:1、重视阴茎背浅静脉的处理,术中于阴茎背浅静脉浅层分离,尽量完整保留阴茎背浅静脉,若无法保留,则预先电凝后切断。电凝血管断端后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捏血管,若血管断端仍有出血则需将其妥善结扎;2、由于包皮系带处血运丰富,故系带处内板应适当多保留,切成“V”字形,且系带处皮肤缝合时应适当缩短针距。切缘渗血可于切口上作“8”字缝合止血,较大的皮下血肿应立即拆除缝线,清除血肿,仔细止血,重新缝合切口。
 
  包皮或系带水肿
 
  包皮或系带水肿是由于术中操作粗暴致组织损伤较大或术后纱布包扎不合理所致。术中按照正确的解剖层面小心剥离皮肤层,包扎切口松紧适度,特别注意要将系带处包扎好,往往可减少包皮或系带水肿的发生。若术后2~3个月水肿仍不消退,则是因为长期水肿导致局部组织蛋白沉积所致,可考虑于水肿区作小切口切除肿胀的组织,加压包扎1周促进水肿消散。
 
  包皮与阴茎头、冠状沟粘连
 
  术前包皮内板与阴茎头、冠状沟粘连者,术中需强行分离,术后渗出液较多,很容易再次粘连。预防方法是:术后将包皮向上推移,完全露出冠状沟后加压包扎,3d后拆除纱布,每天以1∶5000高锰酸钾溶液浸泡阴茎直至切口完全愈合。术后一旦发生包皮与阴茎头、冠状沟粘连,需再次分离粘连,并嘱患者将包皮向阴茎根部推移,以1∶5000高锰酸钾溶液浸泡阴茎,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待创面愈合后可停止浸泡。对于包皮内板与阴茎头、冠状沟粘连面较大者,术中可使用湿润烧伤膏纱布代替凡士林纱布包扎切缘,并用湿润烧伤膏涂抹粘连创面,可有效预防包皮再粘连、缓解疼痛,促进粘连创面愈合。
 
  切口感染
 
  包皮环切术后切口感染往往由于术中无菌观念不强或过分电凝止血、术后尿液浸湿纱布以及不按规定以高锰酸钾溶液浸泡阴茎所致。一旦发生感染,应对切口勤换药,待创面干燥后行二期缝合。
 
  电刀使用不当相关并发症
 
  不合理使用电刀可能导致尿道狭窄、阴茎头坏死及ED等严重并发症,其原因可能为电刀功率过大,损伤尿道、阴茎背动脉、阴茎深动脉及阴茎背神经等。预防措施包括:
 
  1、合理调节电刀功率;2、在剥离皮肤层时,以纹式血管钳提起皮条两角并保持一定张力,认清“蚕丝”状浅筋膜层,以电刀尽量贴近皮肤侧进行分离,避免伤及深层组织;3、手术创面出血点要以纹式血管钳钳夹后提起,采用点击血管钳的方式电凝止血,电凝时用盐水纱布包裹阴茎,切不可用通电的电刀直接点压出血点。只要严格遵循电刀使用原则和注意事项来操作高频电刀,袖套式包皮环切术中使用电凝止血是很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