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男科学发展概要

  中医男科从初的萌芽到形成,经过了一段漫长的时期。中医男科起源于殷周时代,当时就已认识到男女生殖器结构与功能的不同。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竹简《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有男科多种疾病,如庭闭、阳强、淋证等。

 

  我国现存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有对男子的生理、解剖、病因病机等进行论述,所涉及的中医男科病症有近20种。东汉《伤寒杂病论》对多种男科病症有科学的阐述,尤其是所载的桂枝加龙骨牡蝠汤与金匾肾气汤,如今都指导着中医男科的临床应用。

 

  隋唐时期,在中医男科上也有新的发展,对于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加深,治疗方药进一步增多。在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孙思邀《备急千金要方》、王煮《外台秘要》等着作中可以得到呈现。宋金元时期,有众多男科方剂的记载,反映了当时男科疾病的诊疗水平,为以后以辨证论治为原则治疗男科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这时期的《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与《格致余论》,都载有多种男科病方。

 

  明清时期,中医男科得到了空前发展,对于疾病病名、概念、诊断、治疗的认识进一步深化,辨证论治思想更趋完善,这个时期,出现了男子不育与阳痪的专着:岳甫嘉的《医学正印种子篇》、韩善微的《阳痪论》;傅青主的《傅青主男科》,是我国第一部以男科命名的医学着作;此外,这时期对阳痿也有一定的认识,陈司成所撰的《霉疮秘录》是我国第一部论述早泄的专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的动乱,西医的冲击,使中医事业饱受折磨,中医男科亦不能幸免。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医学才重获重视得以发展,但由于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中医男科事业发展缓慢。

 

  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外男科热的兴起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医男科学应运而生,逐渐从中医内科学与中医外科学中分化出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1986年,秦国政首次明确定义了“中医男科学”的概念。1988年初,王琦等主编了我国第一部中医男科专着《中医男科学》,标志着中医男科学作为一门专门的中医临床学科的形成,构建了中医男科学理论体系,在中医男科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其后中医男科学专着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出版,进一步丰富了中医男科学的内容。1994年,在天津成立了中国中医药学会男科学。1995年,在上海首次召开了中医男科学术大会,确立了性功能障碍、不育、前列腺疾病委员会。其后,在年成立了世中联男科专业委员会,1999年香港成立了国际中医男科学会,2003形成了由国内走向国际的相对系统的中医男会症科组织。至今,在众多中医男科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医男科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并在理论、方法学、临床体系上逐渐丰富与完善。